发电机组气缸常见失效形式(二):
湿式缸套穴蚀:
1、穴蚀的概念:所谓湿式缸套的穴蚀,是指柴油机使用一段时间后,在气缸套外表面沿连杆摆动放心两侧,出现的蜂窝状的孔群。有时,柴油机的气缸内壁尚未使用到磨损极限,即被穴蚀所击穿。
2、穴蚀产生的原因:
a、气缸套材料内,存在微观小孔、裂纹和沟槽。
b、机器运转时,缸套振动。
机器运转时,由于燃烧爆发的冲击以及活塞上下运动时的敲击,引起缸套振动,使缸套外壁上的冷却水附层,产生局部的高压和高真空,在高真空作用下,冷却水蒸发成气泡,有的真空泡和气泡受振动挤入或直接发生在缸套外壁微小的针孔内,当它们受高压冲击而破裂时,就在破裂区附近产生压力冲击波,其压力可达数十个大气压,它以极短的时间冲击气缸外壁,对气缸产生强烈的破坏力。这样经常不断地反复作用,使金属表面出现急速的疲劳破坏,而产生穴蚀现象。
如果气缸套被穴蚀击穿,就会产生比较大的危害:水进入气缸、机器摇不动。当前,对气缸套的穴蚀还缺少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,只能采取一些方法或措施来预防或减少穴蚀对气缸体的破坏作用。
3、预防措施:
a、减小气缸套的振动。尽量减少活塞与气缸与气缸体之间的配合间隙;减轻活塞重量;在重量和结构允许的情况下,适当选用后壁缸套以及改善曲轴平衡效果等来减小气缸套的振动。
b、提高气缸套的抗穴蚀能力。采用较致密的材料以及在气缸外壁涂保护层、镀铬和渗氮等方法来提高气缸套的抗穴蚀能力。
c、在冷却水中加抗蚀剂。
d、保持适当的冷却水温。水温低,穴蚀倾向严重;水温在90℃左右为宜,因为当水温高时,水中产生气泡,能起到气垫缓冲作用,减轻穴蚀。
尽管以上有这么多预防穴蚀的措施,但是气缸套的穴蚀现象往往是不可避免的,在拆卸气缸套时应注意检查穴蚀情况,若不严重可将气缸套安装方向调转90℃继续使用,否则,应更换气缸套。